春色恰如许,读书正当时。在这里我要与大家分享我的三点读书经验。
一、要了解读书的意义
人到底为什么要读书呢?要了解读书的意义,就必须要解答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。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,有时也会读书,读过之后大部分都忘了,什么也记不住,这样读书是不是毫无意义呢?答案一定是否定的。
我记得还在我上高中的时候,手机刚刚开始在同学们手里普及,大家都喜欢用手机偷偷看电子书,我也是。那时候高中生看得书不外乎两种,男同学看的都是《校园黑道风云》《坏蛋是怎样炼成的》;女同学看的都是《左耳》《我是坏女孩》和《我不是坏女孩》,还有刚刚兴起的玄幻修仙小说,什么《诛仙》《七界传说》《魔神紫星》,还有盗墓灵异小说,什么《鬼吹灯》《盗墓笔记》。我跟大家一样,我也爱看,但我跟大家还不太一样,就是我从不分类型,上面提的这些我都看。后来,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期间看小说,被班主任抓到了,基本剧情就是“班主任与后门窗户”大家都知道的的桥段。不同的是,他在批评完我之后,随手又扔给我一本书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,路遥写的,他说“要看就看点好书,看点正经书”。这本书我读完之后,对我影响很大,我不想像孙少安那样甘于命运的安排和摆布,在山旮旯里刨食、挖土烧砖、养家糊口,疲于奔命,劳累一生却依旧平凡;我想像孙少平那样,咬紧牙关、卯足干劲,和天斗、和地斗,和命运抗争,即使最后失败,也绝不后悔。然后我开始认真听课,努力学习,备战高考,虽说没有多么感天动地,但确实最后考上了大学,也算是没有虚度年华,愧对青春吧。
“书犹药也,善读之可以医愚。”那个时候,我才知道书也有好坏之分,“正经书”才是我们该读的书,当然也不是说那些“不正经”的书不好,那些消遣类的书,就跟刷手机短视频一样,就是让人放松、消遣的,即所谓的“快餐文学”,这类书读起来很过瘾,但所包含的养分有限,而且读书要区分年龄段,有些书要在适宜的年龄去读,“老不读三国,少不读西游”嘛!道理其实大差不差。
读书,世界就在眼前;不读书,眼前就是世界。或许大家每个人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,但面对的问题、遇到的困难必有相同之处。读书,就是用书中的答案,来解决生活上的难题。那些能够解决的问题,可以直接解决;至于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,就学会自我开脱,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放弃嘛!杨绛先生曾给读书这样定义,“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,用读书所得去生活”。我深表赞同,简单来说,读书的意义就是可以置身书中,感同身受,从而了解人生、模拟人生、掌握人生。
二、要培养读书的习惯
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,大家道理都懂,但是怎么样才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呢?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大家所承受的压力都比较大,尤其是“人到中年不如狗”,上有老、下有小,生活一地鸡毛,工作焦头烂额,哪里还有时间去读书呢?所以要分短期、中期、长期三个阶段来不断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。
短期读书靠坚持。读书和健身、减肥、学习一个样,容易三分钟热度,一时兴起买本书,结果翻了几页就放在一边不再理会了,时间一长就忘记了。也有可能会坚持个三五天,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。我也是一样的,所以我建议大家开始的时候,可以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来读,喜欢军事的就读军旅题材的;喜欢故事类型的就读小说和人物传记;喜欢历史的就读历史典籍。一看见书本太厚就害怕的,可以从杂志、小册子读起,记得高中那时候流行《读者》《故事会》《青年文摘》一类的杂志,直到现在我偶尔也会买合订本来读。还有一点就是不用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,现在读书又不用考核,也不会考试,读的多就多读,读的少就少读,读完记住了更好,读完就忘记了,也不用懊恼。
中期读书靠计划。所有的坚持到中期的时候,已经基本上靠毅力克服性格方面问题了,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就是处理现实问题,即平衡时间和精力的问题,在不耽误工作与生活的同时,还要读书,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状态来制定计划。其实也不用刻意的安排早上或下午某一个时间段用来读书,反正我是做不到,我都是把书放在伸手可以够得到的地方,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就翻阅一下,虽然乱一点,但确实方便。比如我现在卫生间里放的是《山海经》,沙发柜上放的是《城南旧事》,卧室放的是《韩愈文集》,办公室原来有两本,一本是《瓦尔登湖》,一本是《橙黄橘绿半甜时》,后来我把《瓦尔登湖》拿回去了,因为读了一小半,发现太枯燥、太难读了,都是梭罗在那里絮叨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独自生活那几年,对生活碎片的记录和对人生的思考,裁剪一件衣服、打几桶冰水都要与社会现实进行对照,然后发表一番长篇大论,我实在看不下去了,剩下的部分等有决心时候再看吧。
长期读书靠热爱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真正热爱读书的人,会排除一切困难去读书的。明代宋濂在《送东阳马生序》开篇就写:“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记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”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,与韩愈的《师说》一同被选入了学生教材。一篇是规劝大家要刻苦学习、努力读书;一篇是劝说大家要求学求教、勤学不辍,都很值得大家反复观看。要说最热爱读书的人,就不得不提伟大领袖毛主席。毛泽东主席一生酷爱读书,他常说:“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,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。”他最爱读的书是《共产党宣言》,看了不下一百遍。直到他病逝前,还在让陪护给他读《容斋随笔》。可以说毛主席是真正把读书贯彻一生的人。
三、把握读书与写作的关系
古人云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如果说读书是吸收,那么写作便是倾吐;如果说读书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和感悟,那么写作便可以慰藉空虚的内心和心灵,总而言之,读书与写作绝不是简单、肤浅的读、写关系,而是有着千丝万缕、连绵不断的关系。
言不能语,写之作之;言无人听,写之作之。书写、编辑一段文字、一篇文章的过程,也是我们进行逻辑思考、情感运用、经验历练的过程,所以在读书的时候,一定不要轻视写作。第一部分的时候,我们说过读书可以随意一些,读完之后记不住也没关系,事实虽然如此,但能够记下来最好啊!俗话说: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,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书中优美的描写、灵活的刻画、跌宕的故事等等,这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记录下了,还可以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,甚至是点评!日积月累、集腋成裘,将来这本读书笔记就是你在书本中获取的最宝贵财富。
除了读书笔记,大家还可以发发朋友圈,把自己的生活感悟编辑出来,如果不想分享出来也可以尝试着写写日记或周记,将自己感觉有趣的或悲伤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。让我们静下心来,开始读书写作,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,在奥妙的文字间灵活穿梭,那份从容和恬淡定会让我们放下执念,摒弃包袱,不再心浮气躁、患得患失,从而收获处变不惊、笑看天下的人生大智慧。
相关文章:
文案 |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 然后悄然离去11-22
关于神仙友情的文案11-22
朋友圈可以置顶文案/朋友圈文案11-22
汪曾祺的经典摘抄11-22
西方哲学家的名言11-22
解放你的心情放飞你的梦想11-22
句子虽短,但确句句入心11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