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段时间,我一直乐此不疲地撰写人物稿,花上数个小时了解他人的一生,然后再消化,以自己的创作风格表达出来。本来可以持续这种状态很久,但在看到那微薄的收益后,内心的坚持有了片刻的松动。
笔耕不辍是为了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文字,但当失去了正向反馈,坚持这件事就会变得可笑。
于是,我开始揣揣不安,思考着究竟是否要继续这种状态,坐在电脑前拖延一整天,输入一长串文字然后又一口气删除,大脑里塞满了焦虑和烦躁,想付诸行动却又被惰性支配。
其实,在这种时刻,只需要别人拉自己一把就行了,但我好像陷入了无边的沼泽地,越陷越深。直到我发现,这件事本身就无意义。
除了浪费时间,内耗根本无法带来任何好处。
想做就去做,在有任何疑虑的时候,率先用行动打破僵局,比起在原地徘徊不前更简单的多。
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话: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过度思考,就能把你杀死,根本不需要别人伤害你。
在你的视角里,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无限延伸,既然主角已经存在,又为何要被配角左右。
从没有人能够杀死你自己,一切都是源于你自己。

01
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都被外物裹挟,磨去了自己的脾气。
外界的任何声音似乎都能左右自己,只要不关闭接收外界讯息的信号,永远会有不和谐的频段悄然出现。
《岳阳楼记》里,范仲淹提笔写下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。
不因外物的好与坏,自己的得与失而心生欢喜或悲伤。
如同给自己布下一个结界,屏蔽掉所有会令自己不开心的声音。做好自己就行了,人生总是荆棘遍布、如若不能泰然处之,任何外力都轻易击溃自己。
内耗本就是无意义的,与自己死死耗着,最终反会造成反噬。

02
内耗的时候,直接行动永远是最好用的办法。
赶在所有思绪缠绕前,率先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,于是它就永远控制不了你了。
引用作家奥南朵的话来说:我就是去做,不担心结果。如果不成功,我就接受结果。
无论如何,掐断脑袋里不断浮现的念头,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是了。
就像参加一次800米长跑,当你眼中有了新的焦点,就不会因为原有的念头而停滞不前了,任何阻碍都将无限缩小。
在没有继续更新的时间里,那些惨不忍睹的数据已经不足以牵绊住自己的脚步。
我原本可以做许多别的事情,而傻乎乎地困在庞大的选题里,为了讨好屏幕的另一端,付诸身心显得令人有些乏味。
在这个世界,只有有趣的内容会被对方吸引。仅仅是陈述自己的观点或是输出自身喜欢的内容,本就会沦为陪衬。
这是娱乐至死的时代,少我一个不少,多我一个不多。
那么,就在闲暇的时光里进行创作就好了,休息完毕再敲敲键盘,给自己喘息的空间。

03
放过自己,内耗才会真的在眼前消失。
其实很多时候,内耗都是自己与自己较劲的一个过程。无法斩断内心所想,那干脆和自己和解,就算是他人所说的那样又能怎样呢?难道就要因为他人的眼光而不喜欢自己吗?
别人的选择我们无从评判,但请不要因此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。
那样的人,或许并不值得呢。
好啦,码完这篇我就要再歇段时间了,比起人物稿,鸡汤文似乎更有挑战性呢,其实看似网上关于内耗的文章那么多,但总归还是围绕以上三方面来讲,将自己和外界一切不友好的声音隔绝开,转移注意力并且付诸行动,放下一切真正和内耗say bye。

最后引用钱钟书老先生的话:
洗一个澡,看一朵花,吃一顿饭,假使你觉得快活,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,花开得好,或者菜合你口味,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,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,来欣赏,来审定。
那么就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吧,不因他人的一言两语就被束缚住,不必勉强活成他人喜欢的模样,把一切烦恼都在睡前清空,心无挂碍,乐得自在。
相关文章:
11楼为什么是黄金楼层(买房时,首选这4个“黄金楼层”)04-01
君子兰为什么不开花啥原因(拯救君子兰:它为何不开花?)04-01
茶几下面为什么要放地毯(茶几地毯实用吗)04-01
过氧化氢为什么能消毒(过氧化氢消毒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优势)04-01
房子没人住为什么会塌(“老屋住人百年不塌,无人居住5年就塌”)04-01